台灣人特有的習慣!在台日人霧煞煞?

台灣街道巷弄 台日婚姻日常
台灣街道巷弄
廣告

我家大先生來台已經十年以上了,但是有些台灣人的生活習慣,他還是霧煞煞呀~

婚姻就是兩個不同環境背景的人用一輩子來相互磨合,而異國婚姻還得加上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許多生活上的小事情,必須透過長時間的共同生活,才能發現這叫做「文化差異」。

大先生來台灣這麼久了,但是還是有些事情一直無法參透該怎麼處理。

一開始我一直懷疑這是不是個性的問題,後來才發現是個性不同外,還得加上文化差異。畢竟這些下意識的習慣都是我們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中自小經年累月養成的,不易發現,也不易改變。

如果你家裡也有位日本先生,請跟我一起看看他是不是跟我家大先生一樣有這樣的「症頭」🤣

 

廣告

一、永遠搞不懂台灣的「垃圾分類」

我自己猜,這點可能有很多人跟我有同感。

台灣的垃圾分類項目細雜,多年從事華語教學,身邊有許多外籍學生與朋友的我,也常聽他們提起在台垃圾分類不易的事情。他們總是弄不清什麼東西屬於什麼垃圾,也弄不清楚什麼時候該丟什麼垃圾。

大先生最有問題的就是常把「塑膠、紙類」丟進「一般垃圾」裡面。或許,這個習慣的原因就是在日本垃圾的分類大致上分為「可燃」和「不可燃」兩類,對大先生而言,這些都歸類於「可燃」垃圾。因此他常順手地將用壞的牙刷、商品上拆下來的塑膠膜和紙片、不要的筆記本和原子筆等直接丟進一般垃圾的垃圾桶。

有好幾次我丟垃圾時,得重新將他丟掉的垃圾重新分類。當我伸手把這些該屬於回收垃圾的東西從髒兮兮的垃圾桶裡撿起來的時候,總是會跟他抱怨幾句(因為伸手撿的人是我!)。但有可能男人天性在某些部分就漫不經心,當場告知他這是回收垃圾請不要丟進垃圾桶以後,他一定會點頭說他知道了,然後,就會有「下一次」的出現。

當大先生再度把這些該回收的垃圾丟進一般垃圾桶裡的時候,我就叫他過來,然後…

叫他自己從髒兮兮的垃圾桶裡面徒手把這些回收物品給撿起來!!!!!

果然之後丟錯的機會就減少了許多(大誤)

不過,至今大先生仍然還是習慣將垃圾以「可燃」、「不可燃」分類。

 

廣告

二、永遠無法「靠右邊走」

日本人習慣「靠左邊走」,但在台灣我們自小便被教導「行人靠右邊走」。

來台灣已經這麼多年的大先生,仍然非常不習慣。

在騎樓與對向行人交會時,常常上演著「與行人共舞」的情節,甚至會撞到對方。有時候對向來的是年輕的小女生,或是粗獷的阿伯,大先生來不及反應時,跟他們擦身而過的距離會非常近,差不多是貼身而過,因此常會遭對方白眼或是嚇到對方。

我也已經提醒過他很多次,你在台灣,台灣人的習慣是靠右邊走,跟人相會的時候請你也靠右。但是嘴裡說好身體反應卻很誠實的大先生,常常就會下意識地靠左。

某次回日本,跟大先生夜間在他老家附近散步。走著走著,在一個岔路口碰到一輛對向汽車要經過。大先生竟然下意識要往右走,然後又忽然想起來要往左靠,他就在路口自己左右左右移來移去不知道要怎麼走(是在演什麼飄移嗎)。我見狀趕緊將他拉往左邊,讓對向的汽車通行。

嗯,台灣人「靠右走」的習慣可能已經進入他的潛意識了吧?

廣告

三、沒有人行道,就不知道該怎麼走路了

這點是最讓我困擾的。

台灣人都知道,不是所有的路段街巷都有人行道,幾乎大部分都是人車共道的情況。

台灣人的行走習慣真的很厲害,一群人走在人車共道的路上,碰到有來車或是後方有車的情況,都會自動排成前後一列繼續往前走,也不會在車況混雜的情況與旁人並肩行走,這種下意識間的反應,讓我自己都自嘆弗如。

而且,除了在市區以外,大部分的人走路的時候並不會走進住家的騎樓,一般都是從住家前的道路緊貼著路側經過。另外,也不會走進路邊的草叢或是看起來已經久無人跡雜草叢生的陳舊人行道裡。

欸(是在相聲嗎),這些台灣人不走的地方,大先生偏偏要走。

所以,走進住家騎樓,常常碰到在騎樓開店的商家,就會從他們的「後台」經過,有時候讓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有人正翹著腳嚼著雞腿便當,或是正攔著哭鬧失控的小孩往外衝,這些都是他們很私人的生活面,我總覺得有一種「闖入者」的感覺,但是大先生卻覺得走這些地方才安全。後來,我就堅持走外側的部分,不跟他一同走進騎樓(而且有時候各家也會擋住自己的騎樓,讓人無法通行),慢慢地,大先生也就跟著我靠右走在外側,但是有時候還是會讓我誤以為他想「訪查民間」而走進去。

而路邊的草叢或是陳舊的行人道,他還是會走進去。我會明確告知他我不走那裡,或是乾脆什麼都不說就走在靠右側的馬路邊上,有時候就上演起我們各走各的戲碼。

但有一次,大先生走在雜草比路邊寬的人行道後,開始兩腿泛癢。我告訴他可能是因為草叢裡有不明的蟲類會叮咬人類或是引起過敏,那日腿上被叮咬出好幾個癢到不行的紅點點的大先生,終於走出草叢(嘆)。

廣告

四、總是跟車子搶快

這點也是台日文化的不同。

在日本,人車通行的時候,汽車禮讓行人是必要的。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過馬路的時候,要是碰上汽車,汽車一定是禮讓行人的,而且無論距離有多遠,日本的汽車駕駛一定都會禮讓行人。

我記得我跟大先生回日本的時候,跟大媽媽和大爸爸去附近的景點逛逛。當時我跟大媽媽手搭著手,準備過馬路時,我看到即將駛來的汽車,便下意識地停下腳步,但是大媽媽告訴我,別擔心,這裡是日本,車子一定會讓我們的,我們就先過馬路吧!來過台灣也了解台灣實際上是「汽車先行」的大媽媽,也能理解我在日本碰到汽車通行時的自然反應。

這樣從小培養起的習慣,確實有時候是無法完全改變的。大先生來台灣這麼久,有時候跟他一起過馬路的時候,他還是會跟汽車搶快,有時候場面真的有點太過驚險,讓我捏了一大把冷汗,尤其是大先生緊牽著我的手一起過馬路的時候(驚)。其實,「跟汽車搶快」是我們的說法,其實我一點都不能理解,為何政府宣導「禮讓行人」、「行人優先」,但是我們走路的人每次都必須讓車子先行?

但是為了自身安全,我還是寧願「讓汽車先經過」,畢竟命只有一條啊。

廣告

五、走路時離「路邊的東西」太近

這或許是大先生的個人習慣?

他走路很喜歡「靠邊」,窄密物品堆疊僅剩縫隙的騎樓、野草肆虐幾乎不間路面的人行道,停滿汽機車的狹小巷弄,他都會貼近這些「路邊的東西」走路。

其實個人習慣也沒關係,干涉太多也沒意思,但、是!如果路邊停的是保時捷,或是很少見的名車,保持一點距離比較好吧?!尤其他走動的時候常甩動雙手,萬一碰到這些名車,萬一有所損害或是碰巧讓車主看到,我覺得並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

他就有過離路邊的機車太近,結果手上莫名被劃了一道血痕的經驗。

另外,台灣的機車,「排氣管」也是很危險的,我自己小時候就被燙過,因此我也告訴大先生,經過有機車的路段時,最好要避開機車的排氣管,離遠一點才不會受傷。甚至有時候還會碰上燒完紙錢的金爐之類的,靠得太近不是很燙很危險嗎?

廣告

總結

總之,這些生活上的小細節,讓我體認到,雙方習慣的不同,真的是來自於不同的成長環境與國度。

我相信我在日本的時候,一定也做過一些讓日本人讓大先生看不順眼或是覺得危險的事情或無釐頭反應。

我們兩人,一台灣人一日本人,一定都要能體諒這些反應都是對方在文化背景習慣不同的情況下所做出來的,重點並不是要「糾正」對方引起吵架,而是希望對方在自己生活的地方能過得更安全舒適。

但是如果無法完全改變,也不要歸咎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只能雙方多包容,或是想辦法讓對方適應這樣的異文化了。

給個評論吧

タイトルとURLをコピーしました